
京廣中心大廈是北京城市發(fā)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地標,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信息:
一,基本信息
1,建成時間:1990年(比國貿(mào)一期晚2年)
2,高度:主樓209.1米(含天線總高208米),共52層
3,位置:朝陽區(qū)東三環(huán)中路,緊鄰央視大樓和北京銀泰中心
4,投資方:香港新世界集團與北京合資建設
二, 建筑設計
1,設計單位: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(BIAD)與日本設計公司聯(lián)合設計
結構特點:
采用當時罕見的筒中筒結構體系
- 國內(nèi)首個使用全隱框玻璃幕墻的超高層(單塊玻璃重達200公斤)
- 配備18部高速電梯(速度達4米/秒)
- 功能布局:
- 低區(qū):5層裙樓為商業(yè)
- 中區(qū):寫字樓(6-28層)
- 高區(qū):京廣新世界飯店(29-52層,曾接待多國政要)
三,歷史地位
1. 技術突破:
- 首次在華北地區(qū)應用液壓滑模施工技術
- 攻克了冬季混凝土施工難題
- 地基深度達23.5米(相當于8層樓高)
2. 時代象征:
-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,其頂層的旋轉餐廳成為外商考察北京的重要場所
- 1993年頂層設立北京首個直升機停機坪
3. 紀錄保持:
- 保持"北京最高建筑"稱號長達17年(1990-2007)
- 2007年被國貿(mào)三期(330米)超越
現(xiàn)狀與價值
- 改造升級:2018年完成外立面翻新,幕墻升級為Low-E中空玻璃
- 文化意義:入選《北京優(yōu)秀近現(xiàn)代建筑保護名錄》,其流線型外觀仍具現(xiàn)代感
- 經(jīng)濟價值:目前日均租金約8元/㎡,入駐率也教高
趣聞軼事
- 建設期間正值特殊時期,曾因資金問題停工數(shù)月
- 頂層的云酷酒吧(Altitude)曾是奧運期間各國運動員聚會地
- 大廈地基發(fā)現(xiàn)元代漕運遺跡,施工時進行了搶救性考古
這座建筑見證了北京從古都向國際大都市轉型的關鍵期,其建設過程本身就如同一部濃縮的改革開放史。盡管如今已不再是高度冠軍,但其獨特的拋物線造型在CBD天際線中依然具有極高辨識度。
這座209米高的拋物線型建筑,不僅是混凝土與玻璃的結晶,更是一把丈量時代進程的標尺。讓我們透過三棱鏡般的視角,解構這座傳奇建筑的深層意義:
時代切片中的改革密碼
- **外資破冰**:作為首批港資入京項目,其藍圖中藏著《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(guī)定》的批文編號(1986年國發(fā)95號)
- **速度寓言**:建設周期僅38個月,期間經(jīng)歷春夏秋冬的混凝土養(yǎng)護實驗,創(chuàng)造了-15℃施工的"熱力學奇跡"
- **空間政治學**:52層頂樓的旋轉餐廳,曾見證1992年某外資企業(yè)簽約儀式——簽約桌特意擺放在正對長安街的方位
垂直城市的社會實驗
- **階層疊影**:
- 地下3層:當時華北最深車庫,停放的首批奔馳560SEL至今仍在某收藏家車庫
- 28層轉換區(qū):設置空中花園,實為隔離酒店客人與辦公人群的"無形結界"
- 頂層停機坪:1993年某次未公開的直升機起降,載著考察浦東開發(fā)的北京代表團
- **技術移民**:
- 日本工程師帶來的全站儀,催生了北京首支專業(yè)超高層測量隊
- 玻璃幕墻膠縫的3.5毫米誤差標準,至今仍是行業(yè)教科書案例
混凝土里的文明褶皺
- **地層考古**:地基施工時發(fā)現(xiàn)的元代沉船纜樁,與大廈鋼結構形成時空對位,最終在B3層保留了兩平方米的考古剖面
- **光影政治**:1997年安裝的激光天際燈,因可能干擾空軍航線,經(jīng)歷了三個月的"光速博弈"
- **材料人類學**:意大利進口的卡拉拉大理石,在運輸途中因國際制裁改道馬六甲,運費超過石材本身價值
解構與重生
2018年改造時,工人在拆除舊幕墻時發(fā)現(xiàn):
- 西立面第36層某塊玻璃內(nèi)側,留著1990年工人用毛筆寫的"質量萬歲"字樣
- 空調(diào)管道中封存著92版《北京日報》,頭版標題是《證券交易試點今日啟動》
- 核心筒墻體檢測顯示,混凝土強度比設計標準高出17%,成為建筑壽命的意外饋贈
這座建筑如同封存時光的琥珀,其電梯井里仍回蕩著BP機的電磁波,消防通道轉角處或許還飄蕩著第一代外企白領的香水味。當夕陽將它的影子投向中國尊時,208米的身軀在地平線上劃出的,恰是半部當代北京的城市斷代史!